您的位置 首页 财经 投资

对大陆投资创30年最低却增加对欧美投资,台资为何看走眼?

每日科技头条讯:2015年前,大陆是台资最看好的投资热土。2023年1-11月,台商对外投资大增87%,但对大陆投资陡降34%。台商对大陆投资减少,对欧美投资增…

每日科技头条讯:2015年前,大陆是台资最看好的投资热土。2023年1-11月,台商对外投资大增87%,但对大陆投资陡降34%。台商对大陆投资减少,对欧美投资增加,这是犯了什么毛病呢?想办法留住台资,并努力吸引新的台资,对我们有百利而无一害!

一、 2015年前,大陆是台资最看好的投资热土。

对大陆投资创30年最低却增加对欧美投资,台资为何看走眼?

根据中国台湾地区“经济部统计处”的对外直接投资统计数据,最近几年台资的投资眼光越来越差,在对外投资中,投向大陆的资金越来越少,投向被我们预估铁定要衰退的地区的资金反而越来越多。最离谱的是,我国台湾地区2023年对美国和德国的投资金额,居然已经超过了对大陆的投资,这是近30年来第一次出现这种现象。

1980年是我国台湾经济巅峰时期,与韩国、新加坡、我国香港一起,一跃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盛极一时。1985年1926万人的我国台湾GDP为634亿美元,10.59亿人口的大陆仅3100亿美元,台湾人均GDP是我们的11倍多。

1993年,我国台湾行政部门允许台商对大陆投资,台资开始到大陆探路,但还不是台资投资主流,因为在2000年之前,我国台湾的主要出口对象是欧美市场。但在此后,亚洲各国崛起,亚洲市场逐渐扩大,在此期间我国台湾出口也逐渐转向亚洲。与之配套的对外直接投资,也逐渐集中到大陆地区。那个时候两岸关系也比较和谐,往来热络而频繁,巨大的大陆市场和台资的比较优势,吸引了我国台湾对外直接投资中的主要部分。而2010年两岸签署“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之后,直接促使两岸商贸投资交流成倍增长。

对大陆投资创30年最低却增加对欧美投资,台资为何看走眼?

根据我国台湾”经济部统计处“的数据,1993年以来的绝大部分的年度中,从投资比例看,大陆都是台商最大的投资地区。2000年后,台商对大陆的投资,更是占到台商该年度对外投资总额的50%以上。其中,在签署ECFA的2010年,台湾对大陆的投资,比例达到了当年度台商海外投资总额的84%,为历史上的最高比率。

我国台湾的人口有限,消费规模有限,加上他们的经济结构偏重电子产业,这些特点都决定了台商必须继续对外投资,以获得继续增长的机会。

对大陆投资创30年最低却增加对欧美投资,台资为何看走眼?

但根据我国台湾”经济部“数据,截止至2023年11月为止,该年度台商对大陆(不含港澳)的投资额仅有29亿美元,较前一年减少了近34%,占同期台商海外投资总额的12%。而截止至2023年11月为止,台商当年对外直接投资总额增至257亿美元,相较于2022年同期大幅增长了87%。

二、台商对大陆投资减少,对欧美投资增加,这是犯了什么毛病呢?

对大陆投资创30年最低却增加对欧美投资,台资为何看走眼?

对外投资大增87%,但对大陆投资陡降34%;对大陆投资占同期台资对外投资总额的比例,从1999年的28%、2010年的84%下降到2023年的12%。是什么原因导致台资对大陆超一流的投资环境看走眼了?

第一、受大陆制造业迅速发展,劳动力成本快速增加,投资利润下降的影响。

台商对外投资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以代工一类的劳动密集型行业投资为主,这类投资对劳动力成本在国际间的竞争性要求较高。而随着大陆的经济发展,超前投资推动经济发展模式带来的货币投放的大幅度增长,导致了劳动力工资的快速增长。2022年,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中的工资收入达到20590元,比2001年增长了813%,年增长11.1%。这导致台资投资企业生产成本的大幅度增长,自然会影响其投资收益率。

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台籍副教授陈弘信也认为,大陆的生产成本日渐提高,也是台商不愿意继续投资大陆、转移到东南亚的原因之一。他举例说,台商在越南生产手机零组件的厂商,其基层工人的月薪底薪一般为人民币2000元,而在大陆沿海地区至少翻倍,所以东南亚有工资上的竞争优势。

至于台商为何大多不赴大陆的中西部内陆地区设厂来压低成本,而选择出走东南亚,陈弘信认为,越南大部分的城市都在海岸线附近,海运出口会很方便。而相较之下,如果台商从沿海转移至内陆设厂,产品对外的运输成本,将会高于在越南生产。

第二、受西方供应链调整的影响。

大陆企业虽然正在努力融入全球供应链,但台商嵌入西方供应链之深,在陆资企业中比较少见。最近几年,国际供应商可能会要求台商必须要有“大陆以外的第二产地”,即所谓的“CN+1”策略。也因此,台商受西方供应链近岸化和友岸化的影响非常之大。

比如我国台湾的六大电子代工厂在全球都名列前茅,产能巨大,此前投资重点在大陆。但2015年之后 ,鸿海、和硕、仁宝、英业达、纬创、广达等台湾厂商都已跟随苹果等全球知名品牌的供应链的转移而先后落脚越南、印度、墨西哥。全球绝大部分知名品牌的电子消费品,大多由这六大电子代工厂代工生产。

对大陆投资创30年最低却增加对欧美投资,台资为何看走眼?

再如台湾三大代工鞋厂宝成、宏福、丰泰前几年将产线从大陆转移到越南后,这两年又在印度投资。全球最大鞋业代工厂宝成每年为耐克和阿迪达斯等生产逾2亿双鞋子,2023年初该公司决定将在未来12年内在印度投资230亿卢比,预估创造2万个工作机会。全球第二大鞋业代工厂商宏福实业集团2023年4月也在印度泰米尔纳杜邦购买土地设厂,该公司为耐克和彪马生产鞋子。而另一家丰泰企业已在印度生产了约30%的鞋子。

第三、受中西地缘政治竞争的影响。

台资对大陆投资占比下滑,从2015年以后开始,时间点与2016年以来两岸关系不佳、中美贸易战等地缘政治因素高度重合。

值得一提的是,在欧洲和美国对我国迅速发展的半导体产业予以竞争性打压后,欧盟和美国都先后制定了各自的芯片法案,鼓励本国芯片产业,鼓励所谓的友岸资本到欧美投资芯片产业。我们与欧美的经济竞争对以半导体产业为主的台资投资影响较大。台商在2023年对美国和欧洲的投资总额大增。

对大陆投资创30年最低却增加对欧美投资,台资为何看走眼?

2023年1-11月,台商对美国的投资总额,大幅增加至2022年同期的9倍,达到了96亿美元,占当年度台商对外投资总额的37%;台湾企业对德国的投资总额更是成长了25倍,达到39亿美元。这也是1993年台湾行政部门允许台商对大陆投资以来,台商对美欧投资首度超过对大陆的投资。

对此,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全国台企联)常务理事徐正文认为,台商对大陆投资的热潮,在一些产业当中确实已经有所调整,这是由于中美贸易战导致贸易关税增加,“有的产品甚至增加了25%的关税”。这也是近年来很多台商跑到越南、柬埔寨和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设厂的原因之一。

第四、受大陆地方政府产业升级、“腾笼换鸟”政策的影响。

此外,全国台企联的徐正文还认为,由于大陆各地政府推动“腾笼换鸟”,想用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来取代劳力密集型的传统制造业,以进行地方经济结构的转换,对以代工为主的台商投资也有明显的影响,而这些台商的转移,还带动了台商在大陆所建立的供应链的跟随性外移。

对大陆投资创30年最低却增加对欧美投资,台资为何看走眼?

第五、受我国台湾地区行政部门对投资的干扰影响。

随着中美贸易紧张局势的加剧,我国台湾行政部门加大了对台商多元化的干预力度,要么鼓励他们迁回台湾,要么诱导他们转移到其他市场,包括东南亚。小蔡还推出“新南向政策”,以加强我国台湾与东南亚、南亚和太平洋地区18个国家的经济联系,还与这些地区签订了双边投资保护协定。2022年5月,我国台湾地区还修订了一些关键法律,规定如果从事涉及台湾核心技术的业务,则须事先获得批准才能前往大陆投资。

为了达成其“新南向政策”,台经”济部投资台湾中心“还为在海外经营的台湾企业提供咨询和贷款担保服务。台湾”金融监管机构“还协调台湾银行通过设立分支机构或收购子公司来扩大其在东南亚经济体的业务。

2022年,台商在这18个国家的投资总额为52亿美元,超过了对大陆投资。

三、想办法留住台资,并努力吸引新的台资,对我们有百利而无一害!

对大陆投资创30年最低却增加对欧美投资,台资为何看走眼?

投资都是为了赚取更高的收益,但投资又充满了风险。地缘冲突、国际关系、投资目的地的法律环境、政策稳定性、文化包容性、经济成长性、项目有无比较优势,诸多因素无一不影响投资者的决策。因此,投资也是一项高智商者的游戏,更需要敏锐的判断力。

最近几年台商的投资眼光虽然越来越差,没有看到我们光明的未来而大幅度减少了对大陆的投资。但截止2022年,我国台湾地区对外直接投资(FDI)存量为4608亿美元。其中对大陆投资存量仍然有2033亿美元,占其对外投资总额的44.1%。这说明台资对大陆还是有感情的。

三郎认为,我国大陆地区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不可能将所有产业都升级到现代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上去。我们的经济政策既要推动高科技产业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也要确保充分的就业率。

台商对大陆投资下降,但依然还存在2033亿美元的存量,提供了不少劳动力岗位和税收。不管是从就业角度,还是从和平统一大业角度,我们都有必要想办法留住存量台资,并努力吸引新的台资。吸引台资投资大陆,对我们有百利而无一害!如果所有的台商都将资本投资在大陆,那就没有资本去支持小蔡了!

【作者:徐三郎】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每日科技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outiao365.com.cn/news/202401/15053.html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099612802

Q Q: 893973906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