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汽车 行业

反向特斯拉?福特在车顶装充电宝,不考虑安全性也不如理想

每日科技头条讯:新能源车发展至今,续航焦虑一直是限制其发展的一大因素。在众多解决方案中,车友们也曾借鉴智能手机的发展,大开脑洞的提出过携带“充电宝”的设想。不过…

每日科技头条讯:新能源车发展至今,续航焦虑一直是限制其发展的一大因素。在众多解决方案中,车友们也曾借鉴智能手机的发展,大开脑洞的提出过携带“充电宝”的设想。不过,现实似乎比脑洞更为魔幻。这种充电宝式的解决续航焦虑的办法,还真被福特汽车拿出注册了专利。更有意思的是,福特还打算将这块大号充电宝,放在车顶的位置。这到底是一场美式幽默,还是真有可行性呢?

水土不服,客观条件限制多

首先,从专利图的情况来看,这块大号充电宝与我们相对比较熟悉的车顶箱,无论从颜值还是形式上都非常接近。实际上,这块大电池也是可以进行自主安装和拆卸的存在。但是这样,问题也就随之而来。与车顶箱相比,电池包的拆卸只能是整体进行,且密度方面,两者也无法相提并论。就算以200Wh/kg来计算,20度电也要100kg的重量,这还是比较理想的状态。但即便如此,想从车顶上拆卸一块100kg左右的重物,这至少不是一个普通人可以轻松完成的工作量,甚至都不是徒手可以实现的事。

有没有本事拆卸、装配是一回事,这块大号充电宝拆下来放在哪,才是最凸显“水土不服”的问题。与欧美家庭用车相对比较多见的车库而言,国内拥挤的城市用车场景下,独立自用的车位尚且属于稀缺状态。即使有个人车位的情况下,是否还有足够容纳一块车用充电宝的空间,以及存放大号电池与物业之间的沟通,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何况对于国内消费者而言,续航焦虑虽然也是个问题,但大家对于全景天窗的热爱程度也是不容忽视的。这点从全景天窗在国内与欧美市场的普及度上就可以看出差异。所以,这块装配在车顶的大电池,至少对于国内消费者而言,更多还是得躺在车库里。

就算排除主观因素,这块充电宝客观上也难以成为常规配备。与常规情况下被装配在车辆底盘上,甚至眼下与底盘融为一体的动力电池相比。装配在车顶的这块大号充电宝,难免风吹雨打太阳晒的待遇。诚然,福特的专利中,也对电池电芯进行了独特的外壳包裹,以及预设冷却通道,实现防水、保温、密闭等特点。但在相同的用车场景下,可以想象车顶的电池包显然要在耐腐蚀等问题上遭遇更多考验。更别说诸如高温、暴雪、冰雹、沙尘暴等极端天气场景下,电池包的温度控制与防护能力,都将面临更为严苛的挑战,从而也带来更大的安全隐患。

装车之后,效果或没有想象的美丽

而前面讨论的所谓安全隐患,以及实用性问题,尚且主要是围绕这块充电宝本身。事实上,如果进一步结合车载场景来说,就会发现它的应用场景或将更为狭窄。前面我们也简单聊过当下动力电池的密度情况,这其实也是电池为何放在底盘位置的重要原因之一。除了车身可以保护电池,电池的重量也可以起到“压舱石”的效果,是的车辆的重心更低,从而操控起来更为稳定。

但是在车顶上携带一块充电宝,则起到了反效果。首先,电池小了没意义,容量太大,对重心的反向影响也就更大。就算像之前聊到的,以20度电来推算。结合福特专利图上类似硬派越野车的造型来看,这块充电宝实际上能够增加的续航,大约也就100多公里左右。但以福特目前的中型纯电SUV福特电马来做参考,其整备质量也不过2吨左右。而此时有一块至少占到车重5%以上的重物,要放置在距离车辆重心最远的位置。这对于本就重心偏高的SUV车型而言,无论是城市还是越野场景,都会进一步弱化它在的操控性,甚至是动态安全性。

更何况,这块充电宝的存在,使得车辆的出厂调校也会出现错位。即,到底是以不承载充电宝的情况,来标定车辆重心、悬架调校等参数。还是在原厂状态下就把装配充电宝的情况考虑进去?如果按前者来考虑,那么这块充电宝的应急属性就更为强烈。且携带的情况下,其安全性就更值得被打上问号。如果按后者来考虑,那么额外付出的研发与成本压力,又是否值得呢?

其实说到底,福特公布的这一外挂充电宝专利,与眼下高密度、高集成度的动力电池发展方向,是背道而驰的存在。当大多数玩家都投身底盘电池一体化技术的情况下,福特的充电宝思路,在成本控制、主被动安全性等方面,基本都要处于下风。当然,你也可以说,既然被称为充电宝,那它的存在意义就是应急。那么结合前面对于实用性的讨论,特别是国内的用车场景来看。这一所谓的“应急场景”也将极为狭窄。而且有关“应急”,中国车企并非没有拿出自己的解决方案,那便是增程器。

抛开内燃机与电池两者在形态上的差异,仅以“应急充电宝”的身份来考虑。那么更小排量,仅负责发电的增程器,无论在研发难度、成本控制,甚至是克服里程焦虑等方面,都要比挂在车顶的大号充电宝来得更为实际。而且在内燃机维度,福特本身也相比一众新能源车玩家,要更具备优势。如果必须把范围限定在纯电动领域,那么更大电压的快充,与更高密度的电池技术,才是眼下更急迫的市场需求。外置充电宝,对于汽车而言,恐怕只能作为一个富有“古典浪漫主义”的故事来看待了。

其实结合智能手机的发展,我们也可以发现。越来越给力的快充,以及结合特殊场地(商圈、景区、医院等人流密集地区)的租电服务,共同构建起了当下的智能手机补能生态。个人自带充电宝,已经更多限于长途出行场景。而且这还是讨论的手机与充电宝并不需要组成有机整体的情况。对于新能源车而言,在设计和功能上,甚至还没法像智能手机那样“任性”。也就不存在可以在技术开发上“偷懒”的行为了。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每日科技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outiao365.com.cn/news/202306/11973.html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099612802

Q Q: 893973906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