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美食 特色

隐藏在最低调省会的美食,只有当地人才能找到

每日科技头条讯:作为北方省会城市之一,石家庄一直是个低调的存在。可能是因为名字听起来就很像“村”,时常被人忽视。地处京津冀宝地的它,从来都是待字闺中、与世无争的…

每日科技头条讯:作为北方省会城市之一,石家庄一直是个低调的存在。可能是因为名字听起来就很像“村”,时常被人忽视。地处京津冀宝地的它,从来都是待字闺中、与世无争的模样。

石家庄人钟爱的牛肉汤与这座城市一样,同样低调到几无存在感的程度。在外地无人复刻,在本地也是一个隐蔽的存在。它太过日常,只是存在于街边巷角的小铺食档,也上不了台面,人们觥筹交错、杯来盏往的应酬时刻,通常不会想起它。外地人到石家庄,若无本地人指点,就算自己在林林总总的酒楼饭肆中点上一碗牛肉汤,大抵与石家庄人真正心心念念的牛肉汤没什么关系。漂泊在外地的石家庄人思念家乡味道时也许会有不同心仪的食物,但是最终,总是可以在这碗牛肉汤里找到刻在基因上的、从味蕾到记忆的共识。

石家庄的牛肉汤,需要用直径一米以上的大铸铁锅熬制,牛大骨打底,然后加入至少十几二十斤以上大块的新鲜牛肉、牛油和清水一同煮,辅以全须的大葱大姜,以及十几味的香辛料组合,大火滚开微火慢煮,经过长时间熬煮,牛肉,牛油的精华尽数融入汤中,变成所谓的“肥汤”,此时的汤又醇又厚,肉味浓香,方算大功告成。

但一般外地人不会知道,石家庄人的牛肉汤是必须配着碳水CP来“吃”的而不是“喝”的。冀中平原,千百年来麦浪翻滚,小麦和各种杂粮在这里扎根、生长,化为这片土地上所有人的一日三餐,与生活于此的人们水乳交融,让本地人对面食的热爱深深的刻在DNA里。小麦和各种杂粮做成的主食,既要满足适口下饭的“咸”与安抚味蕾的“香”,又要在实惠和耐饥之间找到平衡,石家庄人用并不算多的花式吃法将牛肉汤浇到不同的碳水里,创造出了极具个性的家乡味道。

1►牛肉汤与碳水的经典CP——牛肉罩火烧

石家庄牛肉汤的经典吃法,是配着火烧吃,称之为“牛肉罩火烧”,更准确的描述应该是“牛肉汤煮火烧”。把小麦面粉揉成面团,未经发酵便擀成圆饼状,入炉烘烤,出炉即成火烧(若撒上芝麻,出炉就叫烧饼)。“罩”在这里的本意,是用热汤浇在火烧上,不过,在浇汤之前,火烧是一直在汤锅里煮着的,因为火烧是“死面”饼子,只浇不煮是没法入味的。

隐藏在最低调省会的美食,只有当地人才能找到

上世纪八十年代,石家庄做牛肉罩火烧生意的店开局就是“明厨明灶”:店门口露天盘着一个煤火灶,灶上支着煮着火烧的牛肉汤大铁锅,大铁锅里热气氤氲、浓香扑鼻,大块的牛肉、整颗的大葱和装着香料的布袋在微滚的牛肉汤中沉浮着,沿着锅边荡漾的厚重牛油中煮着圆圆的火烧。锅的外侧,通常横担着一个窄条的木案板,案板上放着一柄切饼刀和一个大号马勺,锅边的架上堆着倒扣的大碗,还有二个搪瓷小盆,一个盆里放着切好的香菜末,另一个盆里放着切的薄薄的熟牛肉片。

所谓的用餐区,也只是路边露天摆几个破旧的小板凳和一个长条桌,桌上放着落满灰尘的醋瓶和二个瓷碗,一个瓷碗里放着大蒜、另一个瓷碗里放着油炸辣椒,供食客按需自取。

吃罩火烧不需要仪式感,那个年代也无所谓环境和卫生,无论是骑自行车还是步行,看到那口大锅,闻到那股香味,按捺不住的就会走到锅前吆喝一声“来碗火烧”。“好嘞——”店家马上用马勺从锅中捞出一个泡得发涨发软的火烧,放到木案板上,手起刀落,横两刀竖两刀切成块放入碗中,然后从锅里舀出一勺热汤浇入,顺手再稍稍撇一点点锅边的牛油做添头,撒上香菜末和二片切得极薄的熟牛肉,热气腾腾的一碗就算出锅。只见碗中汤底清澈,油花荡漾,几根碧绿的香菜点缀其中,白胖的火烧切块顶着二片熟牛肉铺满碗底,扑鼻而至的是满满的牛肉浓香,让人不由得感觉这个世界都变得美好了。

隐藏在最低调省会的美食,只有当地人才能找到

食客们大都是端起碗,吹一下,小口抿一下热汤,牛油的厚重、老汤的鲜醇和香菜混合牛肉香气的瞬间充满口腔和鼻腔,细品味道中还带着一丝鲜甜和料香。当这股热流下肚,一种极大的幸福感便油然而生。闭上眼睛缓一缓,这才放下碗,抄筷子捞起火烧往嘴里塞,饱满大块的火烧劲道有层,入汤软而不烂。趁热大口咬下去,舌齿间绽放出鲜香的牛肉汤,嚼起来外软里弹,层层喷汁,惬意十分。碗里那二片薄薄的牛肉舍不得吃,一定要留到最后一口汤和火烧时,再一同扒入口中大嚼,唇齿间牛肉纤维的口感令人产生刚吃了一碗牛肉的幻觉。放下碗,感觉全身阻滞的气血开始融化流动,愉悦迅速传遍身体的每个神经末梢,即便是冬日寒风凛冽,也是一身白毛汗,让人感觉痛快淋漓,心满意足。

传说牛肉罩火烧是1927年由前清大内御膳房清真名厨世家传人哈玉田在石家庄老火车站附近创始的,作为石家庄原创小吃,却也在一众外地名人中留下了不错的口碑,据说如过去的京剧大师梅兰芳、马连良先生,当代的相声名家郭德纲先生,每次来石演出,即使在宴席之后也总要专程赶到店里吃一碗牛肉罩火烧以饱口福。

2►牛肉汤与碳水的另类CP——牛肉饸烙

饸饹是北方的传统特色面食之一,饸烙的原料主要是杂粮,荞麦面最多,也有用豆面、山药面和榆树面的,因杂粮的筋性和粘性都不如小麦面粉,必须通过压制才能做成面条形状,所以叫饸烙,或者“河漏”。

隐藏在最低调省会的美食,只有当地人才能找到

石家庄周边的井陉、正定、灵寿、赵县、栾城、无极等地对饸烙的做法都有各自的绝活,浇头或配汤也是五花八门,荤素不限。然而饸烙进入石家庄时,店家们发现,碗里的碳水,从小麦换成杂粮没有问题,但是作为浇头的汤如果不是石家庄人钟爱的牛肉汤则万万不行。所以,石家庄的饸烙有且只有一种主打套餐——“牛肉汤饸烙”,也叫“牛肉饸烙”。

既然是牛肉饸烙,只要在牛肉汤锅旁再支上一口架着木质饸烙床子、热气腾腾煮饸烙的大铁锅就齐活,所以彼时的饸烙铺子毫不犹豫地延续了罩火烧铺子的“明厨明灶”路线。

食客点餐后,店家揪下一把和好的面团塞入饸烙床子上活塞式的圆桶里,用力下压充当活塞连杆的木杠,木杠发出了吱呀吱呀的声响,顷刻,圆桶内的面团被挤压穿过筛孔变成如细雨垂丝般的饸烙,落入滚烫的锅中。待饸烙煮熟,店家手臂微扬,状如细丝的饸饹如飞云腾空,落入碗中,整齐划一,不多不少刚好一碗。随手撒上的牛肉丁、蒜泥及香菜末,店家再转身从牛肉汤锅里用马勺舀出一勺热汤,浇在碗里的饸烙上,瞬间,一股被热汤激发出来的香味迸发开来,似乎整条街都飘着诱人的香气,一碗石家庄的牛肉饸烙就算正式出锅了。

食客端走坐下,挑一箸饸烙入口,筋、柔、光、滑、鲜、香几种口感混合在一起,在舌尖上翻江倒海,而浓香的汤底上厚厚一层牛油又给食客带来“敷嘴”的感觉,寡淡的杂粮饸烙在牛肉汤和牛油的滋润下顿时变得鲜活,吃上一口便停不下来。

其实,相比山西刀削面、陕西臊子面或者兰州牛肉面,石家庄的牛肉饸烙同样是用带着冲击力的香气挑战食客的鼻腔和味蕾。与南方小吃的清淡不同,这种香气霸道且极具侵略性,哪怕寂寞安静的深夜,在小铺点一碗饸饹当夜宵,它也能够凭借一己之力,搅动着四周清冷的空气,于唇齿碰触、大快朵颐间,安抚食客的肠胃与心灵。

3►牛肉汤与碳水的新晋CP——牛肉板面

如果说驴火是保定的名片、火锅鸡是沧州的代言,那么在现在的石家庄,牛肉板面算是地方美食的王牌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石家庄并无牛肉板面的存在。钟爱牛肉汤的市民,大都伸着筷子在罩火烧和饸烙之间横跳。某一日,牛肉板面横空出世,似乎忽然之间空降到石家庄的街头巷尾。

石家庄牛肉板面的全称是“正宗安徽太和牛肉板面”,别看石家庄牛肉板面全称前面有“正宗”二字,但它其实与正宗没有毛线关系。板面确实起源于安徽太和,但太和人根本不知道牛肉板面这回事,人家太和板面是妥妥的羊肉板面。当板面顺着铁路来到石家庄后,原版的羊肉汤干净利索地被店家换成了石家庄人的牛肉汤。

隐藏在最低调省会的美食,只有当地人才能找到

若想接地气,继承庄里人喜闻乐见的“明厨明灶”形式依然是最明智的选择,早期的板面店家也不例外:一部人力三轮车就是一个板面店家的全部,通常选择在车水马龙、尘土飞扬的街边巷角停下,车旁席地摆着是二套破旧的折叠桌椅,桌上摆着落满灰尘的醋瓶,以及一盒子方便筷子。车上的双眼液化气灶上支着一口煮面的大锅和一口盛满了辣椒的小汤锅。锅边是装着各种蔬菜的大箩筐,三轮车的车帮上搭着擀面、抻面用的案板。

板面是小麦粉揉成面团后抻出来的,经过“抻”这一灵魂操作,面的粘性、劲道等潜力被彻底激活,宽阔的面身透露出一股倔脾气,散发出纯粹的麦香。店家在案板上把面抻好,下锅煮熟,再把煮好的板面盛在罩着塑料袋的大碗里。

当板面煮好以后,板面的灵魂便粉墨登场——煮面锅旁边的那口小锅里,是一锅早已熬好的、漂浮着大量红彤彤辣椒的牛肉汤。只见老板从小锅里舀出一勺混合着辣椒和牛油的热汤浇在面上,一层红油覆盖的雪白的牛肉板面便热气腾腾地摆放在食客面前。

牛肉板面经过石家庄人的本土化的“调教”,完全变成了“石家庄人喜欢的样子”。除了板面,通常会碗里散放着几块软烂多汁的牛肉,还会有豆皮、丸子或火腿肠,再配上个卤蛋,上面撒上辣椒段,有条件的还可以再加上一份蔬菜、卤五花肉或卤鸭腿。

隐藏在最低调省会的美食,只有当地人才能找到

板面入口,首先感觉是爽弹劲道,然后才是石家庄人熟悉的牛肉汤的香气,一口吸溜下肚,板面像喷火的火箭穿过云层般驶入空荡荡的肚子里,从口腔到鼻腔似乎燃起一团火,好像要顺着食道蔓延进肠胃,一种欲罢不能的感觉让人迫不及待地还想再吃一口。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石家庄人并不嗜辣,即便有喜食辣椒的食客也不过是用小勺在碗里舀一点辣椒油,或者夹一筷子干炸辣椒意思一下。然而随着九十年代川菜在石家庄的盛行,本地的年轻人最先接受了无辣不欢的观念。

正如普朗克说的:新理论代替旧理论不是说服拥护旧理论的人,而是拥护旧理论的人被替代了。年轻的石家庄人对板面那红油热辣的刺激口感毫无抗拒力,即便连续吃上几天,也不觉得腻烦。彼时石家庄的学生们大都是学校周边小吃摊上牛肉板面的常客,在他们心中,牛肉板面堪称是“永远的神”,那一口油香热辣的满足,逐渐演化成为石家庄年轻人无论走到哪里都惦记的家乡味道。于是,石家庄人热爱的牛肉汤终于与辣椒热烈拥抱到一起,在年轻人的拥护下完成了一次升华。

隐藏在最低调省会的美食,只有当地人才能找到

无论是一碗罩火烧,还是一碗饸烙,抑或是一碗板面,这些流转于小摊上的食物们,更像是石家庄生活的一部部小传,默默记录着变化的同时,也给后来人留下希望。现如今在麻辣烫、酸辣粉等等外地食物的冲击下,石家庄的牛肉汤已是繁华落尽,只剩下牛肉板面在辣椒的加持下坚持着最后的倔强,但作为石家庄人思乡美食的重大载体,只有牛肉汤才能带给人们一种熟悉的安全感,或者是剥去繁华的日常生活的底色。尤其是对于那些异地漂泊的石家庄人来说,当他们回家端起这碗牛肉汤时,只有那味道与香气才能唤醒他们许多关于青春故事的记忆,也只有那牛肉汤的烟火气,才会让舌尖上的故乡就此有了着落。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每日科技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outiao365.com.cn/news/202210/9535.html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099612802

Q Q: 893973906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